抓住根本,立德树人,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发布时间:2014-05-15浏览次数:1152

 【作者简介】李卫红,教育部副部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把各地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的相关负责同志请来,共同商讨基地建设工作,十分必要,也很重要。前不久,周济同志主持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进一步研究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并审定了第一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名单。在这里,我首先代表部党组向获准建设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高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借这个机会,我讲四个问题。
    一、坚定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今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明确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颁发16号文件,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组织力量对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导有关部门制订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初步确立,整体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和教材建设成效显著,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呈现出新气象,方法途径不断创新,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学校保持持续稳定局面。总体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工作的合力正在初步形成,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校虽然在全员育人方面的认识上达到了一定高度,但还缺乏一些实际、有力、系统的措施和办法,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还有待加强。创新思想政治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要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才能更有持续性和感染力。所有教师都要履行育人职责,学校各门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功能。要通过机制建设,加大学校内部育人力量的整合,把课内、课外教育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使不同队伍更加紧密配合,通过制度来进一步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的完善和巩固。要加强工作研究和创新,适应环境的变化,紧跟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气息,解决实践领域中的新问题,永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处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快的发展。1998年我国全日制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是108万。到2006年,招生规模已达540万,招生人数是原来的五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所以说,当前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更高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着眼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必须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克服“重硬件建设、学校扩张、教学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克服“党务重视,行政忽视;专职重视,专业轻视”的现象。坚持立德树人,要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打好思想道德基础,这样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如果有才无德,即使学有所成,也不可能成为真正高质量的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广大教师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前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希望”去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核心问题。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心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曾先后反复强调学校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活力的“四有”新人。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个时候,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情况下,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所需要的人才,也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抓住关键,建设队伍,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央16号文件及系列配套文件已经做出了系统规划和部署。路线已定,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知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中,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辅导员要统筹班主任等各方力量,把大学生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共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好务,通过服务育人,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释疑解惑,疏导情绪,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协助学校党委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的因素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一直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05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办《督促检查情况》(第34期)上批示:“此件反映的情况值得重视。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2006年4月,为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在上海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周济部长作了工作报告。去年底,为筹备党的十七大,总书记专门听取有关部委专项调研工作汇报。在教育部的汇报中有一项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书记问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情况。
    教育部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放在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前列,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推动。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政策性文件,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深入推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对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实行双重身份管理,给予辅导员双轨晋升的倾斜政策,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待遇。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推动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前一阶段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结合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开展自查,要求各地要全面检查,教育部也将组织抽查。同时,教育部还注重抓好辅导员的示范培养培训工作。从200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11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示范培训班,共培训辅导员班主任骨干2400多人。实施辅导员学位提升计划,按照《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安排,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委托34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高校招收了首批1000余名辅导员攻读硕士学位。有关辅导员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工作将于明年正式开始。从2005年开始,每年选派30名左右辅导员骨干赴英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专题研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同时,在今年教育部会同人事部开展的全国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工作中,单列指标用于表彰优秀辅导员,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抓住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才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顺利进行,不断呈现出崭新局面。
    三、加大培训,提高素质,夯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
    中央16号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下发以后,在中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各高校积极探索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协调和组织各方资源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在解决人员配备、培养培训、发展空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大辅导员精于业务、勤于育人、乐于奉献,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不适应。部分辅导员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适应,缺乏新办法、新手段,影响了工作开展的质量。二是配备不足。专职辅导员数量配备的落实情况不平衡,总体数量还不足,多数高校仍有一定缺口。三是队伍不稳。辅导员自身发展序列不畅通,社会地位和职业评价不高,导致队伍流动过快。四是整体素质不够高。总体上学历层次还不高,工作经验积累不足,且培养培训不系统,力度不够。
    总结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大的方面就是两个。一个是数量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抓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保证足够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是抓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只有这项工作跟上了,才能够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辅导员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有较大提高,但多数辅导员缺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因此,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加强专业化培养,是提高辅导员队伍职业素质的关键。我们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要制订培训计划。教育部已制订《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各地各高校也要制订相应的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岗前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在培训规划中,要突出重点,大力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辅导员骨干。要完善培训体系。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日常培训为基础,逐步构建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各地各高校可根据示范培训的要求组织好本地本校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从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员的轮训工作。要提高培训质量。重视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证。要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配置。要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四、明确职责,创新机制,把基地建设成为培养辅导员的人才摇篮
    为切实加强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教育部决定建设一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设立基地,就是要搭建辅导员培养培训的平台。通过基地,进一步汇聚力量,加强工作研究和交流,科学规范地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有关通知下发后,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积极申报。教育部两次组织专家评审会,对申报材料进行了严格评审,初评出21家申报单位作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候选单位。今年上半年,思政司陆续组织专家组对候选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专家评议等环节,现场形成考察意见,并将整体考察结果向部党组做了专门的汇报。现在,第一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已正式建立,下一步要加强和推进相关工作,计划在全国建立一批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培训和研修基地,要在培养培训辅导员队伍、提升队伍工作整体水平上发挥作用。关于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我代表部党组提几点要求:
    一要明确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职责与任务,高度重视基地建设。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要承担所在区域内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培养培训、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作为辅导员基地的三大任务,要具体体现在基地的日常工作中。各基地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特别是在资金、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方面的投入。各基地高校每年要按照要求为基地投入不少于3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基地的日常办公、辅导员培训和研修、购买图书资料、科研费用等。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不是学校内部某一部门的事情,而是要加强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加强学校有关部门的协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生工作两支队伍的作用,形成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合力。
    二要完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基地顺畅运行。教育部将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基地管理办公室,设在思政司,负责有关的政策制订、基地培训和研修的任务分工和协调。要加强政策把握、宏观管理和监督指导。围绕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和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组织专家对基地的建设和培训工作给予指导,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制订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在两年建设周期内,教育部将定期组织专家对辅导员基地进行随机抽查。对抽查优秀的基地,将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对抽查不合格的基地,予以警告,限期整改;一年后复查结果仍不合格的,撤销辅导员基地资格。要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给予政策支持。教育部在每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立项招标评审工作中,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课题,要向辅导员基地倾斜,对基地的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培养指标分配,也要向辅导员基地所在高校进行倾斜。
    省级教育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根据本地区辅导员培训的实际需求,编制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充分发挥辅导员基地作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既是教育部的基地,也是省里的基地;既要承担教育部下达的培训培养任务,也要承担省里的任务,开展省内高校辅导员的上岗培训、日常培训和高级研修。省级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推动辅导员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方面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给予必要的支持。辅导员基地所依托高校要设立基地建设和管理机构。基地主任由学校领导担任,办公室挂靠相关职能部门或教学单位,并要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三要科学规范地推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要建立辅导员培训师资专家库,组织力量编写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教学大纲和参考资料。定期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研讨会,推广总结各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各基地要注意培训方案的科学性。辅导员成长、发展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存在不同的需求。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工作,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就需要以基地为依托,构建长期与短期,初级、中级与高级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拓宽培训的渠道,丰富培训的形式,形成纵横结合、分层递进的培训格局。各基地要在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总体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基础上,积极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针对辅导员上岗培训、日常培训、高级研修、学位提升等多层次培养培训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每一类培训的相关课程,既要注重理论支撑,又要注重辅导员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的培训模块。要加强辅导员培训的学科体系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为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积极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主动承担相关研究课题,推动理论创新。
    同志们,作为第一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大家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认真抓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不辜负部党组的期望,高质量地完成辅导员培训培养任务,为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深入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