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4-05-15浏览次数:348

 作者简介:苏振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功能定位,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工作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这里涉及到如下几个问题:一是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二是如何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体系;三是如何培养一支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的核心内涵

 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其核心内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最根本问题,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这是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方向性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询和回答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标准是什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价值何在,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指导思想正确、操作方法规范、运作过程有序,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和时代需要的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在理念,即为学生提供日常专业学习、技能拓展、闲暇生活的必要氛围;二是内在理念,即把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一个发展中的独特个体来看待,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生活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促进其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忽视这一内在理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就会出现偏差,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有可能落空。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活动的支配者、主导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把握其内在规律,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从内省的角度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判断,深入思考,形成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规范、有机统一、完整准确的认识。

 2.培养专业的学习精神

 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的根基。作为一个职业化与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达标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对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基本专业知识达标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以一个什么样的面目出现,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出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现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是否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政治涵养。高校辅导员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增加凝聚力和亲和力,就要不断地拓宽知识视野。只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高校辅导员都要广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政治涵养。有人批评高校辅导员“有思想没专业,有技能没常识,有知识没文化”,这种批评不一定正确,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提出:孜孜不倦的学习,获取广博的学识,拓展思维视野,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使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不断融合,是树立高校辅导员良好形象的基本要求。

 3.确立创新的工作作风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创新精神,这是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的催化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高校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感悟、反思的过程中,在理论学习和思想工作的不断融合中,逐步形成对辅导员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察、敏锐反映和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创新能力,能够促使辅导员的工作达到内外融会贯通、上下自由协调的效果。当高校辅导员具有某种创新精神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悟和思考就会上升到一种高度,工作境界就会发生变化,辅导员工作就会不断走向卓越。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性在不同阶段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真正做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辅导员工作价值的深刻认识,同时在实践中足够用心,不断反思,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不断探索,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的水平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的培养体系

 建立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培养、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与研修提高相适应的培养体系。

 1.建立专家型的专业培养模式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呼吁专家型人才。辅导员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汇多“专”于一体,集多“家”于一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依托学科,必须建立专家型的培育模式,把高校辅导员培养成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育管理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和就业指导专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必须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一整套成熟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学习、刻苦钻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思想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作为教育管理专家,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原理,熟悉教育管理模式,拥有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专家,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技能,并能够较好地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目前各高校大都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能否熟练地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就业指导专家,要求辅导员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较高的就业指导能力,较多的就业指导知识,较新的就业指导政策。

 根据上述培养模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要开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专业,并将其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高校的学科建设之中,推行系统化、专业化教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与人际关系学、生活哲学、辅导员案例分析、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培养受过良好专业教育、有扎实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同时,要积极为高校辅导员创设科研立项条件,组建学科研究机构,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的深入发展。

 2.传授工作经验的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辅导员就职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给辅导员提供一套基本的辅导员工作入门操作程序,辅导员工作难免会出现盲干、傻干、蛮干、乱干等无序状态。因此,在上岗前,要给辅导员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传授科学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使辅导员在正式开展工作前做到胸中有数、心里有底、运筹有方、谋事有略、进退有度,避免第一次工作的不如意而产生负面影响。

 3.提高工作能力的在岗培训

 要全面、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学生工作,需要有较高素质的辅导员倾心投入。在岗培训是辅导员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和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必须贯穿到辅导员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其中应该主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举办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提升辅导员的专项技能;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促进辅导员理论水平的提高;三是在抓好专门技能和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抓好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岗培训要尽快改变学习模式,一定要从完全的讲授式和应试式的学习方式,尽快改变为多学科和集群性的学习方式。问题学习法和诊断式学习法是高校辅导员在岗培训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在岗培训有赖于教学组织的调整,既要正确处理综合教育、学科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类课程的关系,又要突出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为主的特点,使之成为在岗培训的灵魂和主线。

 这里必须强调指出,高校辅导员的在岗培训必须综合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应当注意综合化中的“政工性”丧失的问题,专业要求水准高不一定能够支持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也就是说并非专业成绩高的学生就适合当辅导员。只有那些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师,才能担当起高校辅导员这一重要职责。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在岗培训的过程中,要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专业设置,实践活动和技能发展问题,把包括政工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育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岗培训的重要问题来抓。

 4.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的研修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需要走高学历、专家型道路,因此,在选留高校辅导员时,既要注意选拔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又要积极鼓励现有的学历稍低的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脱产进修和出国访学等,使高校辅导员在研修过程中既提高了学历层次,又提高了学术水平。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水平的途径

 1.建立高校辅导员终身培养体系

 从我国高校辅导员培养和培训的历史经验来看,辅导员的培养不可能是一次性的高校教育所能完成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现状基本上是一次性的,高校毕业就直接上岗了。然而上岗以后,却无法胜任高校辅导员工作。因为,高校的职前培养,从理念、课程到教学模式,都与职后辅导员的培训严重脱节,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再也没有其他涉及辅导员工作的课程了。这样的教育课程无法培养出在职业观念、职业素养、职业感情、职业技能等方面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实际上,高校辅导员的培养需要在高校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中持续进行,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专业,其自身的发展是职前与职后综合培养的结果。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有这样的特征:有持续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有自主创新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热情和专业精神,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而这些都是一次性的高校教育所不能完成的,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行为模式和发展规律,对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尤为重要。

 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过去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较多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如学历、职称等。随着党和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高校辅导员逐渐从外在的压力转入内在的压力。这种内在压力主要表现为高校辅导员逐渐有了内在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自我成长需求。根据这种需求,需要在体制的配套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保障。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保障,也要在理论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方面给予相应的保障,使高校辅导员有时间、有空间、有条件去发展和提高。以前我们更多地是强调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而现在除了强调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外,还要特别强调关注自身的成长。因为缺少辅导员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就会受到局限。

 同时,应该重视高校辅导员职业理想的确立。辅导员热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没有职业的追求非常重要。以前许多优秀辅导员追求的是事业,现在不少辅导员追求的是谋生,学校更多地靠外在的出勤考核、评定职称、发放奖金等手段来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不重视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理想的培育、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需要的,但将高校辅导员工作过分地与经济利益挂钩是不太适合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依靠管、卡、压是难以奏效的。

 应当大力提倡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应该为辅导员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真正好的高校辅导员一定是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的辅导员。

 2.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与高校辅导员的供求关系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一是要构建立体型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层次上可分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辅导员;从类型上可分为变通高校辅导员和职业高校辅导员;从高校办学性质上可分为公办高校辅导员和民办高校辅导员。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只是普通高校的问题,而是包括各类高校在内的立体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面对人数多、类型多、层次多这一特点,如何构建一个立体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这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是要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抓住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这一难得的契机,着力提高辅导员的素质。高校辅导员在保持学校稳定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把提高辅导员的水平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明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要求,从重硬件建设向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等软件转变。要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体系,不仅要从数量上重视辅导员的规模建设问题,更要关注辅导员的结构和质量问题,不仅在层次上提高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更要注重从不同类型上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三是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丰富辅导员职业生涯,激发辅导员内在的感应动机,促进辅导员把职业作为专业,再提升为事业。提高辅导员的待遇,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一个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

 3.建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评价标准。辅导员专业化应当考虑两个层面,一是辅导员本身的专业化问题,另一个是辅导员培养者的专业化问题。如果辅导员培养者不能专业化,不具备专业化的素质,也很难培养出专业化的辅导员。

 关于高校辅导的专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一是学历要逐步提高。学历提高与其知识水平、自我成就动机、独立意识、批判意识,研究能力等的提高都成正相关。因此,高校辅导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其学历提高是一个必要条件。二是政治辅导员的培养人一生的过程。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要求其具有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培养其学术意识、研究意识和自我成就意识。从某种角度上看,专业化发展是培养一个自主发展的政治辅导员的重要条件。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评价标准:一是学科的专业水平,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传递知识的教学能力,四是转化教育对象的教养能力,五是有独立的职业伦理标准,六是有伦理引导和心理导向的人格力量。总体要求是:有规范的学生专业背景,有独立的知识系统,有特定的能力要求,有特殊的伦理标准和特定的人格要求。

 4.确保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与研修过程中,要逐步做到三个方面的确保:一是确保做教研有舞台。建立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让辅导员逐步朝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靠近。设立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等教研室,辅导员进入相应的教研室,与不同专业的教师一样,根据各自的学科背景、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教研室的辅导员根据各自研究的就业、社交、政策形势和心理健康等不同领域,给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二是确保评职称有通道。开辟职称评定绿色通道,从制度上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参照教师职称系列,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职称评定细则》,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分别设立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职称,并将辅导员职称评定工作单列。三是确保受培训有经费。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分期分批选派优秀辅导员赴英、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学生事务培训和国内著名高校挂职学习或工作。为了优化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要以学历教育的形式,鼓励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以研究专题的形式,鼓励辅导员申报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 抓住根本 立德树人 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 思想教育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