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5-04-24浏览次数:417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研究

作者简介:王璐璐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

:本文研究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并对如何构建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80 后”辅导员服务引领“90 后”大学生群体,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性的价值观认知与困惑。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可以借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强化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属性,凝练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不断深入,在这一重大的思想理论背景下,如何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得到了理论学术界和管理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力量,他们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日常事务管理和成才发展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探讨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研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就是一般价值观在辅导员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引领辅导员个体对自身工作的选择与评价,决定了辅导员对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是能够满足辅导员自身一定的精神、物质需要的稳定的观念系统[1]。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就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而言,各维度中排名第一的是利他奉献,占41%;第二是自我发展占20%;第三是安全稳定占15%。论及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目标“,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占47%“,毕竟在大学而且是事业单位工作”占40%。调查还显示,高校辅导员对其职业意义和社会地位给予了较高评价,有18%70%的辅导员分别给其职业很高和较高的评价[2]。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悄然发生着诸多变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1)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的立体兼容性。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一切都使得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表现出动态整合中的立体兼容性特征。即在价值主体定位上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并重,在价值选择上社会贡献和个人索取平衡,在价值目标追求上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兼顾。这种兼容性并不是简单的各种价值观念的并列,而是在内外力作用下,辅导员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内化各种价值观念,使之相互作用,动态成长,外化成为不同的社会主导价值观[3]。

    (2)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不稳定性。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普遍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过多地陷入到事务性工作中,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沉淀自己的特长领域及职业规划。与专业教师相比,在职称评定与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不同又会引起其心理落差,造成对职业价值认同感的降低,进而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临时职业”或者“跳板”,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

    (3)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的可塑性。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实践者,他们不仅应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还应在行为表现和综合能力中具有较强的典范性和鲜明的示范性,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具有坚定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大学生是“思考的一代”、“奋发的一代”,而作为引领大学生先锋思想、助力青春成长的辅导员队伍,更应该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塑造积极向上的辅导员价值取向,引领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借鉴式探索

    进入新世纪后,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开始逐步踏入社会各个领域,辅导员队伍也不例外。而“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兼具张扬和脆弱的特征,既自信又自我。这无疑给活跃在学生工作最前线的年轻一族—“80后”辅导员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今“80后”辅导员服务引领着“90后”大学生群体,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探求着能够维系发展的精神根基。两个群体年龄相仿,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在认知水平、行为方式和学识素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4]。因此,在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塑造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方法,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相似的路径方法,探求相承的内容体系。

    1. 相同的时代背景 :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原著民和移民群体争取自身文化权利和民主运动的兴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以多元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变迁[5]。它的平等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也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带来了多样的社会思潮和异质文化的交流融合,打破固封的思想,使其变得活跃而富有创造力 ;但另一方面,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元文化又冲击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主流文化和制度文化,引起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变性和功利性。

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建国后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原有的社会道德、价值共识丧失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与广泛认同,导致民众在价值领域里的行为“失范”。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自身认知能力,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西方的多元文化也必然冲击着辅导员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审视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对多元文化和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作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寻找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以重构辅导员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系。

    2. 相似的技术路径:以国学精神和躬行实践为基石

    纵观各国,对于国民的价值观教育无一例外首先是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出发,视其为思想基石,以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最终使国民成为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国学精神体现在儒释道三家,它们融会贯通,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和合”精神,滋养着青年人的心灵,成为引导、约束和规范行为的文化标尺,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他们的价值观。如儒家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道德经》中“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6]。构建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作为精神沃土理应成为不二选择,它所具有的持久不衰的生命力也足以支撑宏大的价值观体系。

    凝练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技术方法有很多,我们不妨借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路径 :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文件中去查找规律 ;可以浏览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训理念来寻求灵感 ;也可以从其他行业已有的核心价值观中借鉴模仿,但是一切文献性质的捕捉和汲取,都不及在实践和摸索中得到的真实而有效。这也就是恩格斯对杜林“原则在先”所作出的批判“: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7]。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不仅需要环境浸染,还需要做到儒家哲学中所提倡的“躬行实践”,做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实践要求,让辅导员在职业实践中构建适合的价值观。

    3. 相承的内容体系 :功能和结构的有机结合

    价值观的研究一般包括三个基本系统,即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实现。价值目标是信念的认同,是价值观系统的内核,也是价值活动最深层次的动因,具有导向功能 ;价值评价是形成价值的态度,起到评说和判定的作用,具有调整功能 ;价值实现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最终的价值理想,具有动力功能[8]。由此看来,无论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还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都可以从上述结构中发掘出思想导向、行为选择、精神动力和形象提升等功能。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概括,我们可以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有的提炼描述中得到借鉴 :如“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刘绍怀);“厚德感恩、法纪清明、志存高远、博学多能”(花传国);“求真、爱国、创新、自强、诚信”(田海舰);“爱国、理想、责任、创新”(周菊峰)“;坚定信仰、学以报国、崇尚真理、明荣知辱”(杨志臣)等等。在表达方式方面,应该注重体现辅导员未来价值追求的表征,即应然表征。可以尝试集束式的表达方式,即提出最核心、统领性的价值观点,其他的价值概念从属于核心词,以并列关系存在,如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核心词可以描述为“以德育人”,下属的价值并列关系可以描述为“敬业爱生”、“公允不阿”、“立意创新”等等。此外,还应该注意表现风格上的现代性与平和易记等特点。

    三、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凝练与提升

    在多元文化冲突的现代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方式要从“对抗”转向“对话”,不能以一种文化霸权的心态压制其他文化,也不能强行要求辅导员接受上层组织定位的价值观念,而是要在充分发掘职业价值观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找寻其共通之处。因此,在凝练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找到共性、强化属性、突出特性,提升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涵,体现价值观作用的多维性和生命力。

    (1)价值的共享性。“有容乃大”是增加价值分享的前提。我们所探讨建立的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应该对广大的青年群体同时具有情感召唤的作用,对于大学生同样具有示范性和约束力,对其他社会群体也都具有感召力。同时,对世界青年起到文化标示作用,对广大青年的漫长人生道路起到灯塔的效果。这样的价值观才是有意义、有持久力量的。

    (2)价值的承启性。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应该充分继承民族文化的价值底蕴和价值基因,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又要持续保持价值的生长性和延展性,积极影响未来从业者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质,这种生长性不是短暂的而是恒久的。

    (3)价值的创新性。近年来,我国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新理念。创新文化包含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智慧才华、心理性格、精神气质、伦理意识、价值观念等丰富内容。其中,创新的价值观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诸多文献研究表明,创新已然成为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衡量要素,是能否体现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尺。创新寓于价值之中,价值在创新中持久起效,两者浑然一体。

    (4)价值的前瞻性。任何概念和事物都是在发展中体现存在感的。价值的前瞻性体现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使得价值本身更具有主动性。对于辅导员而言,也应该不断地在实践中充实和丰富自身,超越自身原有的水平而追求更加卓越的职业价值观,它不是固步自封的,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古话很好地形容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所在,揭示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行为点滴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政治方向,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切准青年学生的脉搏,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价值观念体系,建立起助力成长的价值坐标。

参考文献:

1]潘登.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史丹. 辽宁省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研究[D. 辽宁大学年硕士论文 2012.

3]辛如彬.论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

4]徐卫民 .80 后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研究[J. 社科纵横,20109.

5]白莲莲 .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6]周菊峰,彭爱姣 .国学精神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 文教资料,201012)下旬号.

7]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中央编译局.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8]花传国,王学兵.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及转化形式[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