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慧: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形成、发展及功能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8浏览次数:647

(吴巧慧: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一、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缘起与确立

   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最早缘起于辅导员制度建立初期的“双肩挑”制度。“双肩挑”制度由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祥1953年提出。“双肩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一个肩膀挑政治工作,一个肩膀挑业务工作,即同时干业务工作和干政治、行政、组织工作,另一种形式是干几年辅导员、再干几年业务工作,[1](P23)他们一边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业务知识,被形象地称为“又红又专”的双肩挑干部。“双肩挑”时期的辅导员主要是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专职辅导员逐渐增多。高校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首次出现在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他们的水平、能力和实际贡献聘任为相应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务。”[2](P69)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当时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干部队伍、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员短缺、后继乏人等问题。为了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文件提出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待遇,这是辅导员具有教师身份最早的文件依据。1987年5月11日《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提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由精干的专职人员与较多的兼职人员组成。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试行教师职务聘任制”。[2](P95)同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强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2](P99)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对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作了进一步的确认:“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2](P376)《意见》为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落实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意见》中提出的辅导员教师身份进行了落实,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2](P492)这是对辅导员具有教师身份进行了首次权威认可。上述文件对于稳定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和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方面做了理论和政策的铺垫。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再一次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从“双肩挑”到“双重身份”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辅导员从兼职为主到专职为主的发展脉络。不论是“双肩挑”还是“双重身份”都是历史的选择,并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双重身份的赋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反映。高校专职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本质是对“双肩挑”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离开辅导员岗位,双重身份不复存在。可见,双重身份是辅导员职业特殊性的体现。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在稳定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应然与实然

  根据文件的规定,我国高校辅导员具有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以及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等五种角色。这五种角色中,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属于三个封闭式角色。这三种角色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党团建设、班级建设,组织班级、年级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奖、勤、助、学、贷的工作,基本属于事务性工作。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属于两个开放性角色,在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角色里,辅导员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成长方面的服务,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成长。不难看出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两个角色是辅导员教师身份的主要体现。两者相比,更重要的是后者,即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活动中对大学生开展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体现了辅导员的工作回归到思想引领上来,而教师身份的确立使得高校辅导员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专家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

  《规定》颁发1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在专业化、职业化方面下大力气开展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8年开始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至今已经举办七届;2012年举办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五届;2014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这些系列的举措彰显了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但是现实中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比如辅导员教师身份还需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显现度和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和量化。可见亲和力或学识广是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具有影响力的标准,也是学生评价其最喜欢老师的核心要素。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的时间最多,但却不是大学生期待交流的对象,说明辅导员在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方面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期待与辅导员有高质量、较为深入的交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面对这一现状,首先需要提升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强化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并参照专业教师职务的考核制定辅导员教师职务的考核标准,只有这样,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才能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辅导员的育人功能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其次在队伍建设上要完成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辅导员要朝着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亲和力和学识渊博的教育家而奋斗,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

三、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功能分析

1.教师身份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教师身份是辅导员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对高校教师的统称,而是具有与辅导员岗位特殊性相结合的深刻内涵。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对辅导员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在职责上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区别在于辅导员从事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知识的传授。通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指引和方向保证等。辅导员从事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教师身份的赋予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辅导员成为思想道德的引领者、思维的引导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大学生就成为直接受益者。

2.教师身份有利于辅导员自身成长

  教师身份的确立有助于辅导员成为一名专业人员,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身份的获得是保证辅导员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是辅导员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和专业身份的重要条件,是促进辅导员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促进辅导员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由内而外的专业化过程。教师身份可以使辅导员不断自觉地修正自身教育实践行为,并能够批判地看待自己的行为和效果,不断完善和改善实践,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辅导员具备了这种反思能力时,会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让辅导员逐渐获得专业属性,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教师身份重要表现之一是具有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这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3](P26)加强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能力,使辅导员工作回归到思想引导和思维引领上来。辅导员成为研究者后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累实践性知识,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专业价值的体验,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高校辅导员如果自身缺乏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不足,在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就无法与学生在学术创新上进行深入互动,职业价值只能更多体现在充当大学生的保姆式管理者,而不会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3.教师身份有利于辅导员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辅导员教师身份的落实有助于实现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同学科对“认同”有不同的解释。心理学更多地使用“认同”“同一性”,社会学和文化学使用“身份认同”的概念。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是辅导员自我价值认可的表现形式,是辅导员自我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落实,而辅导员的社会认同是从社会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价值的认可。身份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认为辛苦是值得的,会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主性和能动性。根据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员工首要的五项需要是(1)有意思的工作;(2)认可;(3)做主;(4)安全感;(5)报酬。”[4](P208)可见认可或认同对一个人具有价值存在感的重要性。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是一种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具体体现,是对辅导员队伍专业性的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属于成长型需要,是影响辅导员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辅导员在满足前三个层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成长需求是完全正常的,辅导员教师身份使得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得到体现,使辅导员工作回归到思想引导上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专业性价值在于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编辑:李园园  校对:耿春晓)

参考文献:

[1]方惠坚、双肩挑——清华大学学生辅导员工作四十年的回顾与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苏秦,张涑贤.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文章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