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3-19浏览次数: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社科司函〔2024〕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做好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申报内容

  1.本专项任务项目申报需根据课题指南(见附件)的重点研究方向申报,也可在符合课题指南前提下,结合实际认真凝练、自拟题目,并在课题名称后用括号注明所依托重点研究方向的序号。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规范、准确、简洁。

  2.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原则上每项资助2万元,研究周期为2年。

三、申报条件

  1.本专项任务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每所高校限报2项

  2.本专项任务项目限高校专职辅导员申报(指在院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岗人员,包括院系级党组织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学工干部等)。

  3.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1项,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4.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年内因各种原因被终止者,五年内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

  (4)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

  (5)连续两年(指2022、2023年度)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2024年度申报资格;

  (6)申请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四、申报办法

  1.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地方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2.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社科司主页(http://www.moe.gov.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自2024年3月22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申请人可登录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的填表要求填写(填写《申请评审书》“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请同时填写个人工作实绩),并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评审书》电子文档,无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待立项公布后,已立项项目按要求提交1份带有负责人及成员签名、责任单位盖章的纸质申报材料,由申报单位统一寄送至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

  4.项目经费按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285号),需按照研究实际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按年度编制项目预算。

  5.已开通管理平台账号的申报单位,以原有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更新单位信息,重点核实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等信息;未开通账号的申报单位,请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公章,传真至010-58803011。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6.本次项目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26日,申报单位须在此之前对本单位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

五、其他要求

  1.申请人应认真阅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以往立项情况,提高申报质量,避免重复申报。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中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所在学校等有关信息,否则按作废处理。

  3.申请人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

  4.各申报单位应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申报系统联系方式:010-62510667、15313766307、15313766308;信箱:xmsb@sinoss.net。

   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联系方式:010-58805145;传真:010-58803011;电子信箱:moesk@bnu.edu.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C区1001室,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邮编:100875。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方式:010-66097284。

附件: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指南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024年3月18日


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指南

    1.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2.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文化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提升研究;

    4.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5.新时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6.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7.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研究;

    8.“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9.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0.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研究;

    11.新时代伟大成就全面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研究;

    12.运用百年党史资源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13.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14.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16.基于学生群体画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研究;

    17.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8.整合资源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

    19.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20.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研究;

    21.高校辅导员新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2.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23.增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24.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

    25.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

    26.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核心课程体系研究;

    27.大数据赋能高校辅导员成长与发展机制研究;

    28.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与晋升路径研究;

    29.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中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30.网络群体极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31.全国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度提升研究;

    32.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

    33.大学生网络素养内容、载体及培育机制研究;

    34.大学生网络 “亚文化”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

    35.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36.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精准推送机制研究;

    37.大学生“社恐”现象的心理机制与有效应对研究;

    38.大学生心理问题多维度感知系统研究;

    39.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40.“五育并举”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创新研究;

    4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4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干预策略研究;

    4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医社协同机制研究;

    44.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

    45.高校学生组织育人的路径和机制创新研究;

    46.研究生“导学思政”工作体系研究;

    47.辅导员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机制发挥研究;

    48.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49.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5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51.高校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研究;

    52.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研究;

    53.强化高校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内涵与路径研究;

    54.《普通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实施路径研究;

    55.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56.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57.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58.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59.高校“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研究;

    60.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发挥作用模式研究;

    61.新时代高校组织员核心素养和提升路径研究;

    62.“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

    63.高校“大先生”时代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64.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65.数字赋能高校基层党建研究;

    66.共建共享模式下高校党建资源库建设与实践研究;

    67.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68.涉校网络自媒体管理研究;

    69.AI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

    70.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创新管理研究;

    71.高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体制机制研究;

    72.构建高校学生思想动态感知体系研究;

    73.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方式研究;

    74.网络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

    75.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认知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