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坚持“四善”扎实推动网络育人工作

发布时间:2019-05-13浏览次数:69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9〕第1期 总第146

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照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扎实推动网络育人工作,坚持善谋、善建、善用、善管,使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了网络育人工作实效。

善谋——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成立福建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从组织架构、平台建设、发展机制上推陈出新,构建“一树多枝”的全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是打造生产创作的“中央厨房”。整合全省网络建设管理资源,繁荣网络文化,集中力量、集思广益、集聚精品,不断推出符合青年学生品味的网络文化作品,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盐”烹调出美味“菜品”。二是打造信息交互的“集散中心”。以校本化发展为路径,通过老校带新校、公办促民办,推动各高校组建学生易班工作站,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模式。开发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引入大数据运算进行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三是打造宣传展示的“品牌矩阵”。加强高校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建设,组建全省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和官微集群,加强互联互通、同频共振,建设一批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善建——丰富内容供给。通过推动供给侧改革,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一是加强价值引领。以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开展全省高校网络思政“十佳项目”,推动工作项目化实施、常态化开展,形成“一校一品”的示范效应。二是创新作品形式。组建200多个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积极开展网络文化主题活动,创作网络文化产品。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话语权。三是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易班建设,与易班中心对接模块、对接栏目、对接应用,共同建设主题栏目、开展话题讨论和进行产品研发。广泛利用网络课程、考研网站、图书影视出版机构等社会资源,共建“易起来”“易起学”“易起考”“易起阅”等品牌项目,提升学生群体用户粘性。

善用——搭建特色平台。用好用活网络平台,使学生在网络上受启发、受教育、受服务,不断增强网络育人实效。一是搭建活动平台。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在“开学季、读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时间节点,以图文展播、风采展示等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活动,累计参与学生数达30余万,点赞支持数110余万。二是搭建学习平台。建设内含2.5万道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题库,4个月内14.6万名学生参与了在线自学自测。发挥高校主观能动性,如福建师范大学研发“青马易战”应用,创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三是搭建服务平台。立足服务学生衣食住行学,引导高校打通校内教务、后勤、学工、团委的信息屏障,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社交、服务等需求。厦门大学开发“i厦大”掌上信息系统,整合学生“网上办事大厅”“第二课堂活动广场”等功能,打通易班、微信公众号和APP的数据接口,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成长超市”。

善管——强化队伍建设。建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形成良好的网络育人生态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加强考核激励。在学校层面,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文明校园、意识形态等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在个人层面,遴选培育网络教育名师和校园好网民团队,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评奖评优依据。二是加强分类指导。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形成舆情案例汇编和研究报告。引导百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优秀辅导员等开设网上工作室,针对热点议题主动发声。在学生组织中设立网络工作部,年均策划参与活动100多项,发表网文1000多篇。三是加强培训交流。提升队伍理论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网络育人工作推进会,举办一场管理教师和学生骨干培训班,不定期举行主题沙龙、经验分享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