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旧版网站  理论园地

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4-12-31浏览次数:378

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探析

刘艳坤     朱锦秀   何勇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重庆401331)

 

[摘要]当前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多基于行政考评出发,无法真正体现辅导员的工作特征这种考评体系既无法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文章在调研学生对辅导员需求的基础上,从外部改革支撑和内部评价合理两大方面探讨能满足学生需要的辅导员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激发辅导员工作的活力,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生需要;辅导员;评价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辅导员在工作职能上包含了教育管理两大显性功能,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必须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导师和社会行为的规范者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在形式上是完备的,一般都是由一个校党委副书记领导,学生处(学工部)和院系双头直接领导目前,辅导员队伍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构成,其中辅导员的专职化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1]但是目前,高校在管理上并没有对辅导员的建设进行足够的投入,更多是把辅导员看成教学的辅助力量和行政部门的助手正是在这种管理模式指导下,高校对辅导员的考评方式也就以传统行政意义上的的考评为主将这种传统的行政考核方式直接迁移到辅导员考核上是不恰当的这种考评方式从根本上忽略了辅导员这一制度设立的前提和基础,不能真正反映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本质属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在当前高校的管理模式下,必须以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为导向来建立高校辅导员的考评体系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改革转向课题组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基于大学生需要角度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选取重庆大学等10 所在渝高校,发放问卷650 份,回收有效问卷613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3%,形成了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调研》、《基于大学生需要的辅导员角色定位等阶段性成果,为探索学生成长需要导向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分析

    大学生将自身成长成才的需求投射到辅导员身上时,便产生了对辅导员的需求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是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它可以规范和约束辅导员角色扮演者的行为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能否真正把握学生需求并且从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角度开展工作,将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效能。“离开了大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辅导员职业也就失去其专业发展的意义。”[2]高校辅导员只有以满足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为着力点,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大学生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于大学生的人格训练与公民素质培养过程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潜移默化地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基于此课题组从辅导员的总体角色具体特征基本素质重要职责等几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状况

    (一)思想引领的精神需求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们最大的成就是经济的增长,但是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思想意识却没有增长当学生们从压抑固化的中小学教育进入相对开放自由的高等教育时,大学成了他们的狂欢场;迷茫,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他们迫切需要在其成长路上有人引领对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辅导员的调查数据显示,50.7%的学生希望辅导员能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咨询者和指导者,还有34%的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其朋友和知己,合计有84.7%的学生需要辅导员能成为其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满足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和期望是高校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之一因此,给当代大学生崇高信仰和人生价值的指导,是大学生的需要也是辅导员最为核心的功能,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

    (二)就业心理学业等务实性需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敏感的90 后为主体的学生感受到在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增多调研数据显示,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心理辅导员方面的知识(64.1%)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61.7%)学业咨询辅导方面的知识(48.9%)这表明大学生最希望从辅导员处得到心理职业规划与就业学业这三方面的具体帮助因此,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除了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外,还应主动强化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大学生学习辅导等板块的专业知识,主动使辅导员工作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尽快成长为具有崇高的专业精神,先进的专业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元的专业能力的专家型辅导员

    (三)个性化培育需求

    由于现代社会的多样化,不同学生个体在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大不同,这造成不同学生之间价值观个人需求追求目标以及行为表现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如在辅导员对学生的重要程度这一问题上,91.4%学生认为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重要的通过差异性分析,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辅导员的作用,文科生比理工学生更看重辅导员的作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小城市的学生更看重辅导员的作用,学生干部比一般学生更看重辅导员的作用调研中关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任职情况不同的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年龄等具体特征,知识能力等素质和教育管理等职责的差异化需求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一方面学生需要辅导员面对家庭背景素质能力心理状况各不相同的学生,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帮助这些各具差异的学生处理不同情境中的不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辅导员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成功或失败,而是要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让学生主动地以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来发展自己在突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 需要辅导员关注每个不同的学生,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着力挖掘每一个普通学生身上具有的积极力量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辅导员数量也在增加正是由于辅导员队伍的扩大,如何对辅导员进行系统评价,也成了各高校正在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走访中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与这项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甚至个别的成为了部分领导权力的一部分,极大地挫伤了辅导员的积极性综合看来,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用行政量化指标来评价辅导员工作

    目前,辅导员在各高校里基本上被定义为教学辅助和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角色,属于被动的群因此,各高校辅导员就成了学校的协调员”、“消防员,甚至沦为各种行政命令的简单执行者”。“千条线,一根针这种局面导致辅导员工作的繁杂和职责不清,任何部门都有权力让辅导员去承担该部门的本职工作客观上使辅导员工作变得混乱,毫无价值感这种局面,也使得职能部门在制定考评体系时也对辅导员职责混淆不清,只能用传统的行政量化指标来评价辅导员工作,这种方式抹杀了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将辅导员工作简单化,极大地伤害了辅导员的积极性,这也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评价主体不平等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制定者是上级机关,如:学生处(学工部)院系行政领导作为基层的广大辅导员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学生却没有真正参与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评价体系,必然以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在行政机关看来,管理的标准化才是根本事实上,对教育学生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标准化量化考核是极不公允的,因为对人的工作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工作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求辅导员全天候全面负责与学生有关的所有事务:如24 小时待命无论什么事,辅导员都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另一方面,在考评中不考虑工作的实际付出,却又以行政事务的具体完成状况为归依这种不公平的评价方式,使得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变得模糊,甚至扭曲

 

    (三)评价结果反映不真实

 

    我们知道,任何评价体系,最终都落实到评价结果的反馈上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体系由于片面注重具体事项完成情况的评价,忽略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评价结果难以区分辅导员真正的优劣等级这种评价既无法鼓励先进,也无法激励一般,更无法惩戒落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起到典型示范的效果这种评价结果必然导致辅导员成就感不够,归属感不强,稳定性不足,流动性增大,专业化效果不佳。”[3]

 

    三如何构建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辅导员评价体系

    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辅导员评

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既要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又要能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尤其要能促进辅导员向三化的转向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才能真正成为高校教育的参与者,才能促进高校教育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有鉴于此,当前构建辅导员的评价体系应从以下方面来探讨:

    (一)外部改革的支撑

    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外部改革的支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专业教育领域的成果是巨大的,而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清晰的认识,究其根源,是因为专业教育改革关系到高校的生死存亡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另一领域,辅导员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虽然,中央和教育部都发文要求实现辅导员制度的改革,建立职业化模式,进而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但这些文件只是指导性的意见,并没有实质性的条文给予确定和保障我们认为,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考评体系,在外部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建立辅导员专业化的工作体系尽管有文件要求辅导员要政治强业务精”、“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但数据显示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要求不高,24.2%的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没有要求,51.9%的学生希望辅导员的专业与自己相同或相近而且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高校在实际选拔和聘用辅导员时,首先考虑的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而对辅导员的专业出身考虑不多学校和学生这两方面对辅导员专业的漠视,造成了几乎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担任辅导员的现状,而这种现状明显与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想去甚远。“辅导员的职业入口无严格的专业门槛限制使得该职业在起点上就走上了非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工作水准处于业余化水平。”[4]这种模式,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专业化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认为,辅导员工作应该根据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发展的需要来建立相应的专业化工作体系,并取得与专业教育和学术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

    2.建立辅导员专家化的职业进阶体系当前,辅导员职业进阶上依照的是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定系统,这是极不平等的在以工资为核心的记酬收入体制下,职称的晋升意味着收入的提升,同时也关系到辅导员对自身的评价和认同辅导员从事工作的要求与职称评定对辅导员的要求并不匹配,必须建立符合学生成长需要且能支撑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的职业进阶体系

    3.建立辅导员专业培养体系形成符合辅导员自身规律的教育培养体制是当务之急当前各专业出身的人都在从事辅导员工作,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认为是较专业的事实上,这个专业在国家设立初衷是为了意识形态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从事专门的辅导员工作需要因此,应该建立以研究辅导员工作规律为基础上的专业培养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辅导员队伍,才能实现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二)内部评价的合理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工作的进步和提升,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辅导员的评价是必要的,挖掘优秀辅导员不但能提振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自豪感,也能促进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升,最终促使辅导员这一职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如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从高校内部来看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指标的公平原则公平,是评价工作最为重要的原则,唯有公平,才能稳定队伍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公平,更多的体现在与高校其他岗位的类比上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学生事务繁杂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就要求评价体系能充分尊重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需要和辅导员工作特点的评价体系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就目前而言,最能衡量辅导员工作的主体有:学生,学生处(学工部),院系,辅导员自身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业务上受学生处(学工部)及院系的指导因此,评价体系应该以这三者为主,充分给予调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权重的评价体系,如果由管理部门强行武断地下达评价标准只会受到辅导员的抵制。”[5]因此,必须结合三方面意见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并接受大家的监督

 

    3.评价目标的分类化原则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对其进行个性化培育工作,满足其对辅导员的差异化需求基于学生成长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就必须满足学生在不同发展方面需求上的特质就分类而言,当前学生的需求在辅导员工作中表现为:思想引领咨询服务日常管理因此,在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实现三化转向的背景下,就要求评价体系分类来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好地体现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规律

 

总体而言,任何一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都无法完整地评价一个人的工作因此,辅导员的评价体系不能取代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职业评定所以,在建立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以辅导员专业为基础的独立的职称考评体系只有这样,辅导员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胡建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3] 徐晓宁.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4] 赵惠. 当代大学生视域内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基于浙江省六所省属高校的调查[D]. 华东师范大学,2010.

[5] 吕冬诗,程慧.基于差距模型评价辅导员服务质量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