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旧版网站  培训工作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培训规划(2011—2015)

发布时间:2014-05-21浏览次数:1060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自20079月设立以来,福建省通过基地实施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全省辅导员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培训体系初步健全,培训质量逐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十二五”期间辅导员培训工作,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丰富培训方式,实施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培训,全面提升基地培训研修的功能,扩大基地培训研修的辐射,促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完善分层次、全覆盖的辅导员培训研修体系。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参照,在基地现有辅导员岗前培训、骨干培训和高级研修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兄弟基地完善培训模式的经验,从本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精细化的新要求,开办专业理论培训、专题实训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的新项目,尽快形成分层次、全覆盖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

2.加大基地对全省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基地对全省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2011年工作会议(山东大学)的重要精神。其具体要求是5年内使每名专职辅导员至少参加一次省级以上培训。目前,福建省高校辅导员队伍近5000人,本基地计划在未来4年间(2012-2016),在现有各类培训350400/年的基础上,加大组织培训的力度,除了完成1000人次以上的辅导员岗前培训;完成不少于500人次的辅导员骨干培训,5年内完成不少于300人次的辅导员高级研修。使本基地培训学员达到750-800/年,为实现教育部有关辅导员全员培训研修目标发挥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本思路是:

一是认真执行教育部相关文件,通过加大宣传、优秀辅导员消息跟踪等工作,协助做好辅导员博士生的招生工作,高质量完成招生指标。

二是探索分类培训的新模式。

继续办好辅导员岗前全员培训:每学年至少一期,每期25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

开设思政专业硕士课程的理论培训:已有硕士学位、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向2门专业必修课,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在岗辅导员,自主选择4门专业必修课,修满6学分。每学期30人(240人)。

开设辅导员工作实务专题培训:针对展开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辅导与调适、大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培训。每年至少一期,每期15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600人)。

开设辅导员高级研修专题培训:为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精细化水平建设水平,组织院系副书记开展辅导员名师培训工程、十佳辅导员讲演培训、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等培训。每年至少一期,每期8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320人)。

三是加大辅导员培训中的国内外交流学习力度。在已经开展的兄弟基地交流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培训工作有特色的基地展开互访,基地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培训学员外出考察做好服务,每年考察2-3个兄弟基地,使各类受训学员(除岗前培训班外)通过交流考察能更好地开拓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优秀辅导员海外研修项目的正式启动。每年一期,每期8人,为期约一个月。

3.培养优秀辅导员骨干。尝试在省教育工委等职能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争取个高校的支持,在评选优秀辅导员和选拔基地优秀学员的基础上,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专职辅导员,培养一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造诣的研究型辅导员,遴选辅导员名师培养对象10人,建立“一对一”+“校际顶岗实习交流”培养模式,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4.将加强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提上议事日程。结合生高校辅导员协会年度科研立项工作的有序运行,加大辅导员科研立项的投入,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规范立项、结项。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研究自觉,为有较强研究能力的辅导员搭好平台,为基地申报教育部专项课题打好基础。努力成为上级主管部门的智库,为教育工作部门制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

三、加强基地建设

1.认真执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与管理基本标准(试行)》。积极主动配合省教育工委等主管部门,取得省内各高校分管领导的支持,从管理体制,到日常建设与管理,都要为培训研修有序展开,为培训实效的提升,提供组织的、经费的、师资等各方面保障。尽快改变基地建设省级教育工作部门经费(每年提供配套经费(含培训经费)≥30万元)未进入财政预算的状况。

2.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展基地工作,以开放的视野和优质资源整合的思路,创新培训研修新模式。基地将依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中青年理论骨干吸收到师资库中,注重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培训师资,构建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库,建立一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资深教授(省内外)、高校专职辅导员构成的有理论造诣、有研究能力、有实践经验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将创新培训研修新模式,加强交流,拓展思路,开展与其他教育部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的互访学习,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拓展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3.适应培训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完善基地网站建设。注重基地网页信息建设,基地在已建立培训期间教学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训后沟通反馈机制,加强基地与训后返校学员的联系,一方面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的需求,吸纳培训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培训学员的学习、工作、科研情况,随时掌握学员动态,为评价培训效果提供基础数据。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反馈与培训期间的教学反馈共同建立起动态长效评价体系。网络信息及时更新,并进行有效沟通,力求过程管理网络化与人性化的统一,实现信息共享。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

O一二年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