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第二轮省级培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深学细悟新课标,学思并进赋新能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轮培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心得体会
龙岩市万安中学 林晓琴
深秋,意犹未尽,初冬乍暖还寒。为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认知水平,熟练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课程教学方向,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确保新课程的全面落实,来自八闽大地100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及一线骨干教师齐聚美丽榕城福州,共赴一场视听盛会,共享一道精神大餐。
本次研训活动围绕“聚焦新课程、落实新课标”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凸显学科特色,既有高校专家的深入解读,又有中小学教研员的经验交流,还有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展示,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全方位的感受;为我们在“四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一、立足素养,把准课标精髓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以来,一些新变化、新概念扑面而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带着执着与情怀努力践行着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一些困惑,比如:如何理解大单元教学?如何利用统编教材落实任务群?真实的学习情境如何创设?等等。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郭贯群老师《观变、悟变、思变、行变》的讲座,让我深刻领悟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要以生为本,凸显立德树人指向素养目标,聚焦课改新动向,打造课堂新状态,创设真实性高质量学科课堂,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创造思维和实践思维。郭老师对于教育学转变的独到见解,开辟了对教育学行为研究的新视角,为我的教学工作、解决教育学过程中的系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研读文本,实施精准教学
韩山师范学院林华教授的《从文本课标走向行动课标——道德与法治课的“新教学”》专题讲座,告诉我们研读课标文本是时代的变革与呼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老师们不应当“目光短浅”的只关注某节课的教学目标,更要从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去考虑,从整体入手,使学科教学更有整体性。要注重学科实践活动以及学后反思环节,注意将从“教学方法”转移到“教学目标”上来,从而实现新课标引领下从三维目标时代追求高效性学习走向学科素养下的高价值学习。林教授的讲座还让我们明确了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老师,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突破原有教育教学观念藩篱、改变育人方式和评价方式,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改进。
三、聚焦课堂,探索新教学方式
“如何上好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与类型”、“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如何正确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这些问题一种困扰着我们。这次李晓东教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策略》与王芳老师的《“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与实践》讲座为我们做了很好地解答。李晓东教授从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环节、实施环节、总结环节、持续改进四个环节入手,以问答的方式,为我们在项目式学习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提出了详实有效、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为我们开展项目式学习打开了一扇新门。他们在讲座中指出,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深化,离不开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结合,离不开“起而行之”的现实努力,将项目式学习的深化过程与落实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结合起来,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要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新课程导向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反思促提升,在真情境、真问题中真学习。教学是一场双向奔赴,教师需要管理好自己,牢记我们肩负着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日草木零落,蛰虫休眠,万物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积蓄力量。三天课程培训虽已结束,而教育追梦人的征程才刚刚开航。今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上,我将继续追随名师专家的脚步,且听且思,且思且行,步履不停,一路前行;继续扎根于课堂,深耕我们的课堂,将我们这次看得到的美丽,想得到的风景成为真正走得到的景点,打造美不胜收、向上向善的思政课堂。